老年人警惕“坑老陷阱”——钢城区市场监管局、钢城区消协消费警示
为帮助老年消费者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,钢城区市场监管局、钢城区消费者协会发布友情提示:购药要选正规渠道;保健食品认准“蓝帽”;远离非法会议营销。消费之前做足功课,遇到纠纷理性维权。一、警惕虚假宣传。警惕医疗效果显著“神医”“神药”等虚假广告。在此提醒老年消费者:一要通过医院、药店等正规渠道购买药品,并仔细检查药品的批准文号。二要警惕医疗效果显著的食品,这些食品很可能非法添加药品,对健康有害。食品不是药品,不具备治疗疾病的效果。对于一些宣称能治疗疾病的“食品”,要么是虚假宣传,要么很可能是非法添加了药品。长期食用这类“食品”会对消费者身体带来非常大的健康隐患。三要当心网上有关“神医”“神药”等虚假广告,别为了追求健康反而丢了健康。
二、警惕消费误导。千万不要相信各类功效神奇的保健品,不论经营者怎样精心伪装,本质还是保健品。保健食品不同于其他食品,也不同于药品,保健食品不能治病,选对用对才能有助健康。老年人在购买保健食品时有三点需要注意。一要结合自己身体状况选择保健食品,理性消费,防止过度消费。二要认真鉴别。分清楚药品、食品和保健食品的区别,药品有国家批文,保健品有“蓝帽子”(保健食品标志),应尽量选择资质齐全的超市、药店、专卖店等场所购买药品和保健食品。三要科学消费。科学区分保健食品与其他食品及药品的区别,按标签、说明书的要求食用。
三、警惕“亲情绑架”。不参加以赠送礼品、免费体检为名义的非法“会销”,不相信商家“洗脑式”宣传。警惕一些不法经营者扮演神医、专家、教授、研究员等各种头衔,将其产品标榜为国内重大发明或国际科技领先成果,忽悠老年人大量购买其产品。实际上,这些经营者往往没有相应的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等资质,其产品也没有宣传中的神奇功效。老年消费者务必擦亮双眼,远离打着养生讲座、“专家”访谈、有奖听课、“专家”坐诊、免费体检、倾情体验、免费旅游等旗号,采取家访送礼、亲情拉拢、会员优惠、雇托销售、饥饿营销等各种方式推销产品的非法“会销”活动,切勿贪小失大。
同时,钢城区市场监管局、钢城区消费者协会也提醒,家庭要关注老年人的消费需求、消费心理,多为老年人提供一些科学的消费建议和生活上的悉心照顾,常回家看看,多一些陪伴,让老年人消费得更放心,生活得更舒心。
钢城区市场监管局钢城区消费者协会
2022年5月23日
页:
[1]